CN103038087A - 线圈单元、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非接触式供电系统以及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线圈单元、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非接触式供电系统以及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8087A
CN103038087A CN2011800213430A CN201180021343A CN103038087A CN 103038087 A CN103038087 A CN 103038087A CN 2011800213430 A CN2011800213430 A CN 2011800213430A CN 201180021343 A CN201180021343 A CN 201180021343A CN 103038087 A CN103038087 A CN 103038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ower
resonance
coils
electric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13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榊原启之
市川真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38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8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5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without mechanical contact between the collector and the power supply 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2Circuits or methods for driving the primary coil, e.g.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线圈单元使用所述线圈单元与被布置成面对所述线圈单元的主谐振线圈之间的电磁谐振来执行电功率的发送和接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线圈单元包括次级谐振线圈(110A,110B),所述次级谐振线圈(110A,110B)包括多个线圈并且与所述主谐振线圈电磁谐振。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主谐振线圈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Description

线圈单元、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非接触式供电系统以及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单元、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非接触式供电系统以及交通工具。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线圈结构,该线圈结构减小在使用电磁谐振来以非接触方式提供电功率时出现的泄漏电磁场。
背景技术
电驱动交通工具(如电动交通工具和混合动力交通工具)作为环境友好型交通工具而非常受关注。每个电驱动交通工具均设置有生成用于驱动交通工具的驱动功率的电机、以及存储要提供给电机的电功率的可再充电功率存储装置。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包括除了电机还设置有用作动力源的内燃机的交通工具、以及除了功率存储装置还设置有用作用于驱动交通工具的DC电源的燃料电池的交通工具。
在混合动力交通工具中,已知一种设置有功率存储装置的、如电动交通工具的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其中功率存储装置用从交通工具外部的电源提供的电功率来充电。例如,已知所谓的“插入式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在插入式混合动力交通工具中,通过使用充电电缆将设置在房屋内的电源出口连接至设置在交通工具中的充电口,来用从家用电源提供的电功率来对功率存储装置充电。
另一方面,近来,作为不使用电源线或者功率传输线缆的功率传输方法,无线功率传输受到了关注。已知三种技术,作为流行的无线功率传输技术。这三种技术包括:使用电磁感应传输功率的技术、使用电磁波传输功率的技术以及使用谐振法传输功率的技术。
其中,谐振法是一种非接触式功率传输技术,其中,成对的谐振器(例如,成对的谐振线圈)在电磁场(近场)中彼此谐振,从而经由电磁场来传输功率。谐振法使得能够在相对较长的距离上(例如几米)传输大的电功率,即,几kW的电功率。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9-106136(JP-A-2009-106136)描述了一种充电系统,其中,使用谐振法以非接触方式从交通工具外部的电源向交通工具传输电功率,并且,设置在交通工具中的功率存储装置用该电功率来充电。
由于在包括有谐振线圈的线圈单元周围生成的电磁场,可能产生对其他电气装置的电磁噪声。例如,由于电磁场,可能在无线电广播设备等中产生噪声。此外,在电磁场中布置有导体的情况下,由于由电磁场产生的电磁感应,导体可能被加热,相应地,装置可能由于温度增加而发生故障。
因此,在使用谐振法传输电功率时,期望尽可能地屏蔽在除了发送和接收电功率的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生成的泄漏电磁场。
为了屏蔽泄漏电磁场,可以在容置线圈单元的线圈盒周围布置屏蔽物。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交通工具中用于设置线圈盒的空间,可能需要减小屏蔽物的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减小在使用谐振法以非接触方式提供电功率时出现的泄漏电磁场的线圈单元、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非接触式供电系统以及交通工具。
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使用所述线圈单元与被布置成面对所述线圈单元的主谐振线圈之间的电磁谐振来执行电功率的发送和接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线圈单元包括次级谐振线圈,所述次级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与所述主谐振线圈电磁谐振。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主谐振线圈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在与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线圈可以被布置成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相邻。
所述第一线圈可以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与所述第一线圈相邻的所述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
所述多个线圈的数量可以为偶数。所述多个线圈的数量可以为两个。
所述多个线圈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可以被布置为使得在从所述主谐振线圈来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时,所述第一线圈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线圈可以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使得在从所述主谐振线圈来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时,流经所述第一线圈的电流的方向与流经所述第二线圈的电流的方向相反。
所述多个线圈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可以被布置为使得在从所述主谐振线圈来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时,所述第一线圈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线圈可以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使得在从所述主谐振线圈来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时,流经所述第一线圈的电流的方向与流经所述第二线圈的电流的方向相反。
所述多个线圈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电抗。所述多个线圈可以彼此串联连接。
所述多个线圈可以彼此并联连接。所述线圈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所述次级谐振线圈的两端的电容器。
所述线圈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被配置成使用电磁感应来执行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向所述次级谐振线圈发送电功率和从所述次级谐振线圈接收电功率。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可以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磁耦合。
所述多个线圈可以是彼此不连接的分离的线圈。所述线圈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被配置成使用电磁感应来执行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向所述次级谐振线圈发送电功率和从所述次级谐振线圈接收电功率。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可以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磁耦合。
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可以被布置为使得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在和下述轴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生成的磁场磁耦合:所述多个线圈围绕该轴线缠绕。
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可以被布置为使得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在和下述轴线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生成的磁场磁耦合:所述多个线圈围绕该轴线缠绕。
所述线圈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多个线圈分别对应的多个电磁感应线圈。所述多个电磁感应线圈可以被配置成使用电磁感应来执行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向对应的所述线圈发送电功率和从对应的所述线圈接收电功率。
所述多个电磁感应线圈可以彼此串联连接。所述多个电磁感应线圈可以彼此并联连接。
所述线圈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多个线圈分别对应的电容器。所述电容器中的每个电容器可以连接至所述多个线圈中的对应的线圈的两端。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所述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从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所述功率发送装置面对所述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所述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包括谐振线圈,所述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被配置成使用所述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所述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以非接触方式向功率接收装置发送电功率。所述功率接收装置面对所述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所述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包括谐振线圈,所述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被配置成使用所述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接收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将从电源装置提供的电功率提供给所述功率接收装置。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接收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电功率的非接触式传输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所述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包括:功率发送装置;以及功率接收装置,所述功率接收装置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并且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所述功率发送装置包括谐振线圈,所述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所述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接收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将从电源装置提供的电功率提供给所述功率接收装置。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接收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本发明第五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电功率的非接触式传输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所述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包括:功率发送装置,所述功率发送装置发送从电源装置提供的电功率;以及功率接收装置,所述功率接收装置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所述功率接收装置包括谐振线圈,所述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所述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本发明第六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电功率的非接触式传输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所述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包括:功率发送装置;以及功率接收装置,所述功率接收装置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所述功率发送装置包括主谐振线圈,所述主谐振线圈包括多个功率发送线圈,并且所述主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主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接收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将从电源装置提供的电功率提供给所述功率接收装置。所述多个功率发送线圈中的第一发送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接收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发送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功率发送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发送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所述功率接收装置包括次级谐振线圈,所述次级谐振线圈包括多个功率接收线圈,并且所述次级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次级谐振线圈与所述主谐振线圈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所述多个功率接收线圈中的第一接收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功率接收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接收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所述多个功率发送线圈和所述多个功率接收线圈可以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功率发送线圈中的每个功率发送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与由所述功率接收线圈中的面对该功率发送线圈的、对应的功率接收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同。
所述多个功率发送线圈和所述多个功率接收线圈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
本发明第七方面涉及一种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其中以非接触方式发送和接收电功率。所述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包括:第一传输装置;以及第二传输装置,所述第二传输装置面对所述第一传输装置。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包括主谐振线圈,所述主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第一功率传输接收线圈,并且所述主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主谐振线圈与所述第二传输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第二传输装置接收电功率以及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发送电功率。所述多个第一功率传输接收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第一功率传输接收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所述第二传输装置包括次级谐振线圈,所述次级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第二功率传输接收线圈,并且所述次级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次级谐振线圈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接收电功率以及从所述第二传输装置发送电功率。所述多个第二功率传输接收线圈中的第二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二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第二功率传输接收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二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本发明第八方面涉及一种交通工具,所述交通工具以非接触方式从位于所述交通工具外部的、并且面对所述交通工具的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所述交通工具包括:功率接收装置;功率存储装置,所述功率存储装置由所述功率接收装置所接收的电功率来充电;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成使用从所述功率存储装置提供的电功率来生成用于驱动所述交通工具的驱动功率。所述功率接收装置包括谐振线圈,所述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所述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用于减小在使用谐振法以非接触方式提供电功率时出现的泄漏电磁场的线圈单元、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非接触式供电系统以及交通工具。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根据对示例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另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似的元件,其中:
图1是示出了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整体配置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使用谐振法的功率传输的原理的图;
图3是示出了距电流源(磁流源)的距离与电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交通工具中的线圈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第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第三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第四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第五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第六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与一个点处所存在的电磁场有关的电场的大小的示例的图,其中因为由电流流经两个线圈而生成的电磁场而导致该电磁场存在于该点处;
图12是示出了在如下两种情况中的每种情况下在每个点处生成的电场的大小的示例的曲线图:一种情况——流经两个线圈的电流的相位相同;一种情况——流经两个线圈的电流的相位彼此相反;
图13是示出了在供电装置和功率接收装置中都使用根据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布置的第一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布置的第二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布置的第三示例的图;
图17是示出了在交通工具和供电装置中都使用根据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情况下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整体配置的图;
图18是示出了在交通工具中使用根据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情况下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整体配置的图;
图19是示出了在供电装置中使用根据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情况下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整体配置的图;以及
图20是示出了在交通工具与供电装置之间在两个方向上传输电功率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电路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附图中的相同和相应的部分,并且将不重复其描述。
图1是示出了基本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整体配置的图。如图1所示,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包括交通工具100和供电装置200。
交通工具100包括次级谐振线圈110、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整流器130、DC-DC变换器140、功率存储装置150、功率控制单元(下文中称为“PCU”)160、电机170和交通工具电子控制单元(ECU)180。
交通工具100的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配置,只要交通工具100为由电机驱动的交通工具即可。交通工具100的示例包括包括有电机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包括有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交通工具、以及电动交通工具。
次级谐振线圈110设置在例如交通工具主体的下部。次级谐振线圈110是两端都没有连接任何器件的LC谐振器。当次级谐振线圈110经由电磁场与供电装置200的主谐振线圈240谐振时,次级谐振线圈110从供电装置200接收电功率。次级谐振线圈110的电容分量是线圈的寄生电容。可以在次级谐振线圈110的两端另外连接电容器(未示出),以获得预定的静电电容。
基于例如供电装置200的主谐振线圈240与次级谐振线圈110之间的距离以及主谐振线圈240与次级谐振线圈110的谐振频率,适当地设置次级谐振线圈110的匝数,使得例如,表示主谐振线圈240与次级谐振线圈110之间的谐振强度的Q值变大(例如,Q值变为大于100),并且,表示主谐振线圈240与次级谐振线圈110之间的耦合度的k变大。
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与次级谐振线圈110同轴地安装。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通过电磁感应与次级谐振线圈110磁耦合。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使用电磁感应取出通过次级感应线圈110接收的电功率,并且将该电功率输出给整流器130。
整流器130对通过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取出的交流功率(AC功率)进行整流,并且向DC-DC变换器140输出直流功率(DC功率)。DC-DC变换器140将通过整流器130整流的电功率的电压水平变换成功率存储装置150的电压水平,并且将电压水平已经变换了的电功率输出给功率存储装置150。当在交通工具100行驶的同时从供电装置200接收电功率时,DC-DC变换器140可以将通过整流器130整流的电功率的电压水平变换成系统电压水平,并且可以将电压水平已经变换了的电功率直接提供给PCU 160。并不是必须设置DC-DC变换器140。可以在通过整流器130对由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取出的AC功率进行整流之后,将DC功率直接提供给功率存储装置150。
功率存储装置150是可再充电DC电源。功率存储装置150被配置成包括二次电池,如锂离子二次电池或镍氢二次电池。功率存储装置150存储从DC-DC变换器140提供的电功率和由电机170生成的再生电功率。功率存储装置150将所存储的电功率提供给PCU 160。可以采用电容很大的电容器作为功率存储装置150。可以采用任何装置作为功率存储装置150,只要该装置用作暂时存储从供电装置200提供的电功率和从电机170提供的再生电功率的电功率缓冲器并且将所存储的电功率提供给PCU160即可。
PCU 160使用从功率存储装置150输出的电功率或者从DC-DC变换器140直接提供的电功率来驱动电机170。PCU 160将由电机170生成的再生电功率(AC功率)变换成DC功率,并且将DC功率输出给功率存储装置150以对功率存储装置150进行充电。电机170由PCU 160来驱动,因此,电机170生成用于驱动交通工具100的驱动功率,并且将驱动功率输出给驱动轮。电机170使用从驱动轮接收(以及在交通工具100为混合动力交通工具时从引擎(未示出)接收)的动能来生成电功率。电机170将所生成的再生电功率输出给PCU 160。
尽管图1中未示出,但是交通工具ECU 18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装置和输入/输出缓冲器。交通工具ECU 180接收来自传感器等的信号,并且向装置输出控制信号。此外,交通工具ECU 180执行对交通工具100和装置的控制。这些控制不限于通过软件来执行的控制,并且这些控制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电子电路)来执行。在图1中,交通工具ECU 180被配置成对交通工具100的行驶和从供电装置200接收电功率进行控制。然而,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配置不限于该配置。也就是说,交通工具100可以包括针对各个装置或各个功能单独设置的控制装置。例如,交通工具100可以包括用于主要对电功率的接收进行控制的功率接收ECU。
当从供电装置200向交通工具100提供电功率时,交通工具ECU 180对DC-DC变换器140进行控制。例如,交通工具ECU 180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140而将从整流器130输入给DC-DC变换器140的电压控制为预定的目标电压。此外,当交通工具100在行驶中时,交通工具ECU 180基于交通工具的行驶状态和功率存储装置150的荷电状态(SOC)对PCU 160进行控制。
供电装置200包括AC电源210、高频功率驱动器220、主电磁感应线圈230和主谐振线圈240。
AC电源210是交通工具外部的电源。例如,AC电源210是商用电源。高频功率驱动器220将从AC电源210接收的电功率变换成高频电功率,并且将高频电功率提供给主电磁感应线圈230。由高频功率驱动器220生成的高频电功率的频率例如为1MHz至几十MHz。
主电磁感应线圈230与主谐振线圈240同轴地安装。主电磁感应线圈230通过电磁感应与主谐振线圈240磁耦合。主电磁感应线圈230将从高频功率驱动器220提供的高频电功率提供给主谐振线圈240。
主谐振线圈240安装在例如地表面附近的位置处。与次级谐振线圈110相同,主谐振线圈240也是两端没有连接任何器件的LC谐振器。当主谐振线圈240经由电磁场与交通工具100的次级谐振线圈110谐振时,主谐振线圈240向交通工具100发送电功率。主谐振线圈240的电容分量为线圈的寄生电容。此外,如在次级谐振线圈110A的情况下那样,可以在主谐振线圈240的两端另外连接电容器(未示出)。
基于例如主谐振线圈240与交通工具100的次级谐振线圈110之间的距离以及主谐振线圈240与次级谐振线圈110的谐振频率,适当地设置主谐振线圈240的匝数,使得例如Q值变大(例如,Q值变为大于100)并且耦合度k变大。
图2示出了用于说明使用谐振法的电功率传输的原理的图。如图2所示,在谐振法中,当特征频率相同的两个LC谐振器以与两个音叉彼此谐振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在电磁场(近场)中彼此谐振时,经由电磁场将电功率从一个线圈传输至另一个线圈。
更具体地,主电磁感应线圈320连接至高频电源310,并且1MHz至几十MHz的高频电功率被提供给通过电磁感应与主电磁感应线圈320磁耦合的主谐振线圈330。主谐振线圈330是由于线圈本身的寄生电容和电感(以及当线圈连接有电容器时电容器的电容)而谐振的LC谐振器。主谐振线圈330经由电磁场(近场)与谐振频率与主谐振线圈330的谐振频率相同的次级谐振线圈340谐振。因此,经由电磁场将能量(电功率)从主谐振线圈330转移至次级谐振线圈340。转移至次级谐振线圈340的能量(电功率)通过经由电磁感应与次级谐振线圈340磁耦合的次级电磁感应线圈350来取出,并且该能量(电功率)被提供给负载360。在谐振法中,当表示主谐振线圈330与次级谐振线圈340之间的谐振强度的Q值大于100时,传输电功率。
将对图1和图2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描述。AC电源210和高频功率驱动器220与图2中的高频电源310对应。图1中的主电磁感应线圈230和主谐振线圈240分别与图2中的主电磁感应线圈320和主谐振线圈330对应。图1中的次级谐振线圈110和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分别与图2中的次级谐振线圈340和次级电磁感应线圈350对应。图1中的整流器130至电机170共同对应于图2中的负载360。
图3是示出了距电流源(磁流源)的距离与电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如图3所示,电磁场包括三个分量。曲线k1表示与距波源的距离成反比的、并且称为“辐射磁场”的分量。曲线k2表示与距波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并且称为“感应电磁场”的分量。曲线k3表示与距波源的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的、并且称为“静态电磁场”的分量。
“静态电磁场”是电磁场强度随着距波源的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小的区域。在谐振法中,使用“静态电磁场”为主导的近场(渐逝场)来传输能量(电功率)。也就是说,特征频率相同的成对的谐振器(例如,成对的LC谐振器)在“静态电磁场”为主导的近场中彼此谐振。因此,能量(电功率)从一个谐振器(主谐振线圈)传输至另一个谐振器(次级谐振线圈)。“静态电磁场”不向远区发送能量。因此,与通过向远区发送能量的“辐射电磁场”来传输能量(电能)的使用电磁场的情况相比,在谐振法中,以较少的能量损失来传输能量。
图4是示出了图1中的交通工具100中的线圈单元的示意图。供电装置200中的线圈单元的配置与交通工具100中的线圈单元的配置相同,因此,将不重复其描述。
如图4所示,线圈单元125包括线轴115、电容器116以及如图1所示的次级谐振线圈110和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
次级谐振线圈110的线圈材料围绕线轴115缠绕。次级谐振线圈110的两端连接至电容器116,因此,配置了LC谐振器。电容器116可以设置在线轴115的内部,以减小线圈单元125的尺寸。并不是必须设置电容器116。在使用次级谐振线圈110的寄生电容获取了期望的电容分量的情况下,次级谐振线圈110的两端不连接任何器件。
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的线圈材料围绕着为柱状并且具有绝缘属性的线轴115缠绕。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与次级谐振线圈110同轴地布置。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的两端形成为例如盒子状,并且布置在容置线圈单元125的线圈盒(未示出)外部。因此,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的两端连接至负载。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使用电磁感应来取出通过次级谐振线圈110接收的电功率。
当次级谐振线圈110与供电装置200的、面对次级谐振线圈110的主谐振线圈240(参考图1)谐振时,次级谐振线圈110从供电装置200接收电功率。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谐振线圈110与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之间传输电功率。
在使用谐振法的电功率传输中,如上所述经由电磁场来传输能量(电功率)。因此,在提供电功率时,在线圈单元的周围形成了电磁场。
由于线圈单元周围生成的电磁场,可能产生对其他电气装置的电磁噪声。例如,由于电磁场,可能在无线电广播设备等中产生噪声。此外,在电磁场中布置有导体的情况下,由于由电磁场产生的电磁感应,导体可能被加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由电磁感应导致的温度增加,装置可能发生故障。
特别地,在如图1所示向交通工具提供电功率的情况下,供电装置通常安装在户外,因此,上述对周围区域的影响可能会成为问题。此外,因为传输大的电功率,所以有大的电流流经线圈,因此,所生成的电磁场的强度很大。
因此,为了减小上述影响,期望尽可能地屏蔽在除以下方向之外的方向上产生的所谓的泄漏电磁场:在该方向上在供电装置200与交通工具100之间发送和接收电功率。为了实现该目的,除了面对发送和接收电功率的方向的那个表面以外,可以在容置线圈单元的线圈盒(未示出)的各表面上安装使用电磁屏蔽材料制造的屏蔽物。
然而,在线圈单元被设置在交通工具中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线圈单元布置在例如交通工具主体的下部,并且当要用屏蔽物完全屏蔽泄漏电磁场时,安装屏蔽物增加了线圈盒的大小。因而,在诸如小型汽车的小型交通工具中,可能难以确保用于安装线圈单元的安装位置。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线圈单元中,占据线圈单元的大部分的谐振线圈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此外,在与发送和接收电功率的表面平行的平面上,所述多个线圈彼此相邻地布置。此外,线圈被定向成使得由彼此相邻的线圈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彼此相反。谐振线圈可以包括彼此并联连接的多个线圈。
通过按照上述方式配置线圈单元,减小了每个线圈的尺寸(更具体地,减小了线圈所围绕缠绕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每个线圈的长度),因此,减小了整个线圈单元的高度。也就是说,提供了厚度减小的线圈单元。此外,通过将线圈布置为使得由彼此相邻的线圈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彼此相反,可以减小泄漏至周围区域的电磁场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可以减小在传输电功率时在周围区域中生成的电磁场。因此,预期减小对于要安装线圈单元的位置的限制。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示意图。除了图4以外,图5也示出了交通工具中的线圈单元的示例,并且图5示出了谐振线圈包括两个线圈的情况。供电装置中的线圈单元的配置可以与交通工具中的线圈单元的配置相同。
如图5所示,线圈单元125A包括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线轴115A和115B、电容器116和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
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分别围绕线轴115A和115B缠绕。次级谐振线圈110A的一端和次级谐振线圈110B的一端彼此连接。次级谐振线圈110A的另一端和次级谐振线圈110B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器116的相应端子。由于次级谐振线圈110A的一端和次级谐振线圈110B的一端彼此连接,因此次级谐振线圈110A的另一端和次级谐振线圈110B的另一端可以被视作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的两端。因此,电容器116连接至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的两端。电容器116可以设置在线轴115A和115B中的一个的内部。
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在与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所围绕缠绕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布置成彼此相邻。也就是说,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在与由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中的每个在中心轴线处生成的磁场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布置成彼此相邻。在这种情况下,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的缠绕方向以及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彼此连接的方式被设置成使得由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彼此相反。更具体地,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相对于面对主谐振线圈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彼此相反。
例如,图4中的次级谐振线圈110在次级线圈110的基本上为中心的部分附近的位置处被分成两个线圈(也就是说,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使得这两个线圈的谐振基本上彼此相等,并且,这两个线圈被布置成使得在从供电装置来看这两个线圈时,这两个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同。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的、比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的其他端部更靠近供电装置的端部彼此连接,并且,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的、比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的其他端部更远离供电装置的端部通过电容器彼此连接,使得在从供电装置来看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时,流经次级谐振线圈110A的电流的方向与流经次级谐振线圈110B的电流的方向相反。通过以上述方式布置和连接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产生了图5中的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
接着将假定电流沿着例如图5中的实线箭头AR0所示的方向流经线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次级谐振线圈110A中,在虚线AR1所示的方向上生成了电磁场,也就是说,在线圈所围绕缠绕的中心轴线处,在从图5中的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的方向上生成了电磁场。次级谐振线圈110B被布置成与次级谐振线圈110A相邻,使得在次级谐振线圈110B中,在虚线AR2所示的方向上生成了电磁场,也就是说,在线圈所围绕缠绕的中心轴线处,在从图5中的上部位置到下部位置的方向上生成了电磁场。
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与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中的一个同心地布置。图5示出了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与次级谐振线圈110B同心地布置的示例。
根据该配置,图5中的线圈的高度H2小于图4中的线圈的高度H1,只要线圈是谐振频率相同的谐振线圈即可。因此,可以提供厚度减小的线圈单元。
在谐振频率很高的情况下,谐振线圈的匝数很小,并且使得线圈的厚度与线圈的直径相比很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线圈单元的厚度的很大一部分由用于防止电磁场泄漏到周围区域的屏蔽盒(未示出)的厚度构成。屏蔽盒被设计成包围由线圈生成的电磁场。因此,当线圈的直径变大时,屏蔽盒的厚度变大。因此,通过在如图5所示那样划分线圈的情况下减小每个线圈的缠绕半径,可以进一步减小线圈单元的厚度。
在图5中,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被布置为使得在从供电装置来看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时,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的缠绕方向相同。然而,次级谐振线圈可以被布置为使得如在图6中的线圈单元125B中那样,次级谐振线圈的缠绕方向彼此相反,在线圈单元125B中中,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C被布置为使得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C的缠绕方向彼此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次级谐振线圈110A的更靠近供电装置的端部连接至次级谐振线圈110C的远离供电装置的端部,并且,次级谐振线圈110A的远离供电装置的端部通过电容器116连接至次级谐振线圈110C的更靠近供电装置的端部。通过以上述方式连接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C,在从供电装置来看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C时,流经次级谐振线圈110A的电流的方向与流经次级谐振线圈110C的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与图5所示的情况相同,由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C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相反。
图5中的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可以如在图7所示的线圈单元125C中那样是彼此不连接的分离的线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调整谐振频率,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分别设置有电容器117A和117B。可以用与布置图7中的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A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布置用于从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取出电功率的次级电磁感应线圈,也就是说,次级电磁感应线圈可以被布置为使得次级电磁感应线圈与在和下述轴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电磁场耦合: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围绕所述轴线缠绕。此外,次级电磁感应线圈可以按照与布置图8中的线圈单元125D中的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B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布置,也就是说,次级电磁感应线圈可以被布置为使得次级电磁感应线圈与在和下述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电磁场耦合: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围绕所述轴线缠绕。
此外,可以设置与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对应的多个次级电磁感应线圈。多个次级电磁感应线圈可以如在图9中的线圈单元125E中那样彼此串联连接,在线圈单元125E中,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C彼此串联连接。此外,多个次级电磁感应线圈可以如在图10中的线圈单元125F中那样彼此并联连接,在线圈单元125F中,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D彼此并联连接。
图5至图10中的每个均示出了每个线圈的匝数多于1的示例,以说明线圈的缠绕方向。然而,每个线圈可以是匝数为1的单匝线圈,只要获得期望的谐振频率即可。
接着,将参考图11和图12对具有上述配置的线圈单元周围生成的电磁场进行描述。
图11是示出了在计算与一个点处所存在的电磁场有关的电场的大小时用作基本配置的配置的图,其中因为由电流流经两个线圈而生成的电磁场而导致该电磁场存在于该点处。
如图11所示,线圈C1和C2被布置在X-Y平面上,使得线圈C1的中心在X轴正方向上的距原点距离β处位于X轴上,并且线圈C2的中心在X轴负方向上的距原点距离β处位于X轴上。线圈C1的规格与线圈C2相同。例如,线圈C1的匝数与线圈C2相同,线圈C1的直径与线圈C2相同,线圈C1的缠绕方向与线圈C2相同,并且线圈C1的材料与线圈C2相同。
当电流I1和I2分别流经线圈C1和C2时,计算X轴上的点R1处的电场强度Eφ。图11中的箭头示出了电流I1和I2的正方向。
图12示出了在如下情况下的计算结果的示例:一种情况——电流I1和I2的值均为+α(也就是说,生成了相位相同的电磁场),一种情况——电流I1的值为+α,而电流I2的值为-α(也就是说,生成了相位彼此相反的电磁场)。
在图12中,横轴以对数形式表示X轴上的测量点R1与原点之间的距离,而纵轴以对数形式表示测量点R1处的电场强度Eφ。在图12中,虚线W10表示当线圈C1和C2生成了相位相同的电磁场时的电场强度Eφ。实线W20表示当线圈C1和C2生成了相位彼此相反的电磁场时的电场强度Eφ。
可知,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在生成相位彼此相反的电磁场时的电场强度Eφ的值近似为在生成相位相同的电磁场时的电场强度Eφ的值的十分之一。因电场强度而生成的电功率与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在生成相位彼此相反的电磁场时的电功率的值近似为在生成相位相同的电磁场时的电功率的值的百分之一。特别地,在线圈C1与C2之间的距离2β可以忽略不计的、足够远的点处,可以认为从基本上相同的位置处发出了相位彼此相反的电磁场,因此,该点处的电场强度Eφ基本上为零。
在图11中,Y轴上的每个点与线圈C1之间的距离等于Y轴上的该点与线圈C2之间的距离。因此,由于相位彼此相反的电磁场而在Y轴上的每个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Eφ在理论上恒定地为零。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地调整线圈C1和C2的位置来在特定方向上特别地减小电磁场。
因此,通过使用包括有生成相位彼此相反的电磁场的多个谐振线圈的线圈单元,可以减小线圈单元周围的泄漏电磁场。因此,可以减小需要屏蔽物提供的电磁屏蔽能力。这使得可以减小屏蔽物的厚度并减小线圈盒的大小。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对要安装线圈单元的位置的限制,并且减小线圈单元的成本和线圈盒的成本。
图13是示出了在供电装置200和用作功率接收装置的交通工具100中都使用图5所示的线圈单元的示例的图。
交通工具100中的线圈单元125A与图5所示的线圈单元125A相同。由次级电磁感应线圈120取出的电功率被输出给负载105,负载105包括整流器130和功率存储装置150。
供电装置200中的线圈单元245A包括主电磁感应线圈230、线轴235A和235B、主谐振线圈240A和240B、以及电容器236。这些元件的规格(诸如这些元件的形状、布置、大小和连接配置)可以与设置在交通工具100中的线圈单元125A中的那些元件相同。此外,谐振线圈可以被安装为使得主谐振线圈240A面对次级谐振线圈110A并且主谐振线圈240B面对次级谐振线圈110B。
当在这种情况下从高频电源205向主电磁感应线圈230提供电功率时,例如,生成了图1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的电磁场,并且,在主谐振线圈240A与次级谐振线圈110A之间以及主谐振线圈240B与次级谐振线圈110B之间传输电功率。由主谐振线圈240A和次级谐振线圈110A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相同,并且,由主谐振线圈240B和次级谐振线圈110B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相同。
虽然描述了每个线圈单元中设置有两个谐振线圈的情况,但是谐振线圈的数量不限于两个。
图14示出了设置有四个谐振线圈111A至111D的示例。在以下描述的图14以及图15和图16中的每个中,没有详细示出谐振线圈之间的连接的配置以及每个谐振线圈的缠绕方向。然而,在整个线圈单元中,多个谐振线圈彼此串联连接,并且,彼此面对的谐振线圈彼此电磁谐振。
在图14中,四个谐振线圈111A至111D例如布置成Z字型布置。也就是说,四个谐振线圈111A至111D所围绕缠绕的各中心被定位成四边形。由布置在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线圈(例如,谐振线圈111A和111D)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相同。由布置在正方形的另一条对角线上的线圈(例如,谐振线圈111B和111C)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与由谐振线圈111A和111D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相反。
由谐振线圈111A和111B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可以相同,并且由谐振线圈111C和111D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可以与由谐振线圈111A和111B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相反。此外,四个谐振线圈111A至111D可以以如下方式被布置成直线:该方式使得由彼此相邻的每对谐振线圈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彼此相反。
图15示出了线圈单元包括有六个谐振线圈111A至111F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谐振线圈也布置成Z字型布置。
当如图14和图15所示布置偶数个谐振线圈时,生成相位相同的电磁场的线圈的数量可以等于生成相位相反的电磁场的线圈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形状相同的多个线圈布置成均衡的布置。
如在图16中的示例中那样,可以布置奇数个谐振线圈(图16中为三个线圈)。图16示出了线圈单元包括有谐振线圈112A至112C的示例。在本示例中,谐振线圈112A被布置在中心处,谐振线圈112B和112C被布置在谐振线圈112A的两侧。适当地确定每个线圈的电抗、每个线圈的匝数、每个线圈的缠绕方向、以及线圈之间的连接的配置,使得由谐振线圈112B和112C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与由谐振线圈112A生成的电磁场的相位相反,并且由谐振线圈112B和112C生成的电磁场的大小之和等于由谐振线圈112A生成的电磁场的大小。
例如,在谐振线圈被划分成“n”个谐振线圈的情况下,如果每单位面积的平均功率强度是恒定的,则每个线圈的直径变为近似
Figure BDA00002313392100181
因为也减小了磁场的分布轮廓,所以,屏蔽物的高度,也就是线圈单元的高度也变为
Figure BDA00002313392100182
因此,可以提供厚度减小的线圈单元。然而,功率传输效率的空间分布也变为因此,也减小了能够传输电功率的距离(即,功率发送装置与功率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因此,线圈的数量受到功率发送装置与功率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的设计的限制。
图17是示出了在交通工具和供电装置中都使用图13所示的线圈单元的情况下的图1中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整体配置的图。
在图17中,在交通工具100A中,使用图13中的次级谐振线圈110A和110B代替图1中的交通工具100中的次级谐振线圈110。在供电装置200A中,使用图13中的主谐振线圈240A和240B代替图1中的供电装置200中的主谐振线圈240。
图18是示出了在交通工具中使用图13中的线圈单元125A而在供电装置中没有使用图13中的线圈单元245A的情况下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整体配置的图。图19是示出了在供电装置中使用图13中的线圈单元245A而在交通工具中没有使用图13中的线圈单元125A的情况下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整体配置的图。将不重复对图17至图19中的那些已在图1至图13中示出的元件的描述。
在图18和图19中,交通工具和供电装置中的一个包括一个谐振线圈,并且交通工具和供电装置中的另一个包括两个谐振线圈。在这些情况下,通过使得包括有电容器和两个谐振线圈的整个线圈单元的谐振频率基本上等于包括有与两个谐振线圈面对的一个谐振线圈的线圈单元的谐振频率,同样可以使用电磁谐振来传输电功率。
此外,近来,已经检验了所谓的智能电网系统。在智能电网系统中,交通工具被视作用于家用的一种供电装置;利用使用太阳能电池等在家里生成的电功率来对设置在交通工具中的功率储存装置充电;并且,在家里使用交通工具中的功率存储装置中所存储的电功率,或者将该电功率提供给商用电源的系统以用于销售。
当能在交通工具与供电装置之间在两个方向上传输电功率时,也就是说,当在实施方式中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中,能从交通工具向供电装置传输电功率并且能从供电装置向交通工具传输电功率的时候,实施方式中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可以用在智能电网系统中。
图20是示出了能在交通工具与供电装置之间在两个方向上传输电功率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电路的示例的图。将不重复对图20中的那些已在图17至图19中示出的元件的描述。
如图20所示,能在两个方向上传输电功率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包括交通工具100B和供电装置200B。
基本上,交通工具100B与图17的交通工具100A的配置相同。然而,在交通工具100B中,使用可将AC功率转换成DC功率并且可将DC功率转换成AC功率的逆变器130A来代替图17中的整流器130,并且使用DC-DC变换器140A来代替图17中的DC-DC变换器14。
例如,逆变器130A是全桥型逆变器,并且包括开关元件Q11至Q14、二极管D11至D14、以及电容器131。当对功率存储装置150充电时,逆变器130A将通过电磁谐振从供电装置200B传输的AC功率变换成DC功率。当存储在功率存储装置150中的电功率被提供给供电装置200B时,逆变器130A将从功率存储装置150提供的DC功率变换成AC功率。
例如,DC-DC变换器140A被配置成包括用于逐步增加和逐步减小电压的斩波器电路。DC-DC变换器140A布置在功率存储装置150与逆变器130A之间,以对电压进行变换。
供电装置200B包括功率调节器(power conditioner)215和逆变器220A。功率调节器215将由安装在例如屋顶的太阳能电池216生成的DC电压调节成预定电压,然后提供DC电压。功率调节器215将从商用电源210A提供的AC功率变换成DC功率,并且将DC功率提供给逆变器220A。此外,功率调节器215将由太阳能电池216生成的DC功率或者经由逆变器220A从设置在交通工具100B中的功率存储装置150提供的DC功率转换成AC功率,并且将AC功率提供给商用电源210A的系统。
例如,与交通工具100B中的逆变器130A一样,逆变器220A是全桥型逆变器。因此,逆变器220A包括开关元件Q1至Q4、二极管D1至D4、以及电容器221。逆变器220A将从功率调节器215提供的DC功率变换成AC功率,并且将AC功率提供给主电磁感应线圈230。逆变器220A将通过电磁谐振从交通工具100B传输的AC功率变换成DC功率,并且将DC功率提供给功率调节器215。
通过形成该电路,可以通过电磁谐振来传输从商用电源提供的电功率或者使用太阳能电池生成的电功率,以对设置在交通工具中的功率存储装置进行充电,此外,可以通过电磁谐振来传输交通工具中的功率存储装置中所存储的电功率,以在家里使用或者提供给商用电源的系统。
因此,应当在各个方面将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理解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入权利要求的等同方案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Claims (29)

1.一种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使用所述线圈单元与被布置成面对所述线圈单元的主谐振线圈之间的电磁谐振来执行电功率的发送和接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线圈单元包括:
次级谐振线圈,所述次级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与所述主谐振线圈电磁谐振,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主谐振线圈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在与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线圈被布置成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线圈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与所述第一线圈相邻的所述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的数量为偶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的数量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还包括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为使得在从所述主谐振线圈来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时,所述第一线圈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反;以及
所述第一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使得在从所述主谐振线圈来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时,流经所述第一线圈的电流的方向与流经所述第二线圈的电流的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还包括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为使得在从所述主谐振线圈来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时,所述第一线圈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同;以及
所述第一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使得在从所述主谐振线圈来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时,流经所述第一线圈的电流的方向与流经所述第二线圈的电流的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电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彼此串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彼此并联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还包括:
连接至所述次级谐振线圈的两端的电容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还包括:
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被配置成使用电磁感应来执行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向所述次级谐振线圈发送电功率和从所述次级谐振线圈接收电功率,其中,
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磁耦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是彼此不连接的分离的线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单元,还包括:
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被配置成使用电磁感应来执行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向所述次级谐振线圈发送电功率和从所述次级谐振线圈接收电功率,其中,
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磁耦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被布置为使得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在和下述轴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生成的磁场磁耦合:所述多个线圈围绕该轴线缠绕。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被布置为使得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在和下述轴线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生成的磁场磁耦合:所述多个线圈围绕该轴线缠绕。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单元,还包括:
与所述多个线圈分别对应的多个电磁感应线圈,其中,
所述多个电磁感应线圈被配置成使用电磁感应来执行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向对应的所述线圈发送电功率和从对应的所述线圈接收电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电磁感应线圈彼此串联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圈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电磁感应线圈彼此并联连接。
20.根据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单元,还包括:
与所述多个线圈分别对应的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器中的每个电容器连接至所述多个线圈中的对应的线圈的两端。
21.一种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所述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从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其中,所述功率发送装置面对所述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所述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包括:
谐振线圈,所述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被配置成使用所述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22.一种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所述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以非接触方式向功率接收装置发送电功率,其中,所述功率接收装置面对所述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所述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包括:
谐振线圈,所述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被配置成使用所述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接收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将从电源装置提供的电功率提供给所述功率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接收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23.一种用于电功率的非接触式传输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所述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包括:
功率发送装置;以及
功率接收装置,所述功率接收装置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并且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其中,
所述功率发送装置包括谐振线圈,所述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所述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接收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将从电源装置提供的电功率提供给所述功率接收装置;以及
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接收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24.一种用于电功率的非接触式传输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所述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包括:
功率发送装置,所述功率发送装置发送从电源装置提供的电功率;以及
功率接收装置,所述功率接收装置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功率接收装置包括谐振线圈,所述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所述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以及
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25.一种用于电功率的非接触式传输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所述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包括:
功率发送装置;以及
功率接收装置,所述功率接收装置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功率发送装置包括主谐振线圈,所述主谐振线圈包括多个功率发送线圈,并且所述主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主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接收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将从电源装置提供的电功率提供给所述功率接收装置;
所述多个功率发送线圈中的第一发送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接收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发送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功率发送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发送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所述功率接收装置包括次级谐振线圈,所述次级谐振线圈包括多个功率接收线圈,并且所述次级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次级谐振线圈与所述主谐振线圈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以及
所述多个功率接收线圈中的第一接收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功率接收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接收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功率发送线圈和所述多个功率接收线圈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功率发送线圈中的每个功率发送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与由所述功率接收线圈中的面对该功率发送线圈的、对应的功率接收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功率接收线圈和所述多个功率接收线圈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
28.一种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其中以非接触方式发送和接收电功率,所述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包括:
第一传输装置;以及
第二传输装置,所述第二传输装置面对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包括主谐振线圈,所述主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第一功率传输接收线圈,并且所述主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主谐振线圈与所述第二传输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第二传输装置接收电功率以及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发送电功率;
所述多个第一功率传输接收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第一功率传输接收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所述第二传输装置包括次级谐振线圈,所述次级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第二功率传输接收线圈,并且所述次级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次级谐振线圈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接收电功率以及从所述第二传输装置发送电功率;以及
所述多个第二功率传输接收线圈中的第二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二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第二功率传输接收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二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29.一种交通工具,所述交通工具以非接触方式从位于所述交通工具外部的、并且面对所述交通工具的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所述交通工具包括:
功率接收装置;
功率存储装置,所述功率存储装置由所述功率接收装置所接收的电功率来充电;以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成使用从所述功率存储装置提供的电功率来生成用于驱动所述交通工具的驱动功率,其中,
所述功率接收装置包括谐振线圈,所述谐振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并且所述谐振线圈被配置成使用所述谐振线圈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之间的电磁谐振来从所述功率发送装置接收电功率,其中,
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相对于面对所述功率发送装置的平面被布置为使得由所述第一线圈生成的磁场具有与由所述多个线圈中的除了所述第一线圈以外的至少一个线圈生成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的相位。
CN2011800213430A 2010-04-27 2011-04-21 线圈单元、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非接触式供电系统以及交通工具 Pending CN1030380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2301 2010-04-27
JP2010102301A JP5139469B2 (ja) 2010-04-27 2010-04-27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PCT/IB2011/000869 WO2011135424A2 (en) 2010-04-27 2011-04-21 Coil unit,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non-contact power reception device,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vehic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8087A true CN103038087A (zh) 2013-04-10

Family

ID=44627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13430A Pending CN103038087A (zh) 2010-04-27 2011-04-21 线圈单元、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非接触式供电系统以及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08184B2 (zh)
EP (1) EP2563615A2 (zh)
JP (1) JP5139469B2 (zh)
CN (1) CN103038087A (zh)
WO (1) WO2011135424A2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4382A (zh) * 2013-07-08 2015-04-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供电受电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5551769A (zh) * 2014-10-22 2016-05-04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装置
CN105579278A (zh) * 2013-09-27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装置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47152A (zh) * 2016-08-31 2017-01-25 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6877908A (zh) * 2015-12-11 2017-06-20 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装置
CN107003258A (zh) * 2014-10-17 2017-08-0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空间分辨的金属探测器
CN107220446A (zh) * 2017-06-02 2017-09-29 深圳市皇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发射对四接收线圈电动汽车静态无线供电系统的建模方法
CN107749674A (zh) * 2017-10-25 2018-03-02 丁云广 一种集簇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11699019A (zh) * 2018-02-09 2020-09-22 美敦力公司 植入的医疗设备的再充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25625A1 (en) * 2009-02-20 2012-02-02 Numexia Sa System and installation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al energy without contact
NZ589312A (en) 2010-11-16 2013-03-28 Powerbyproxi Ltd Battery having inductive power pickup coils disposed within the battery casing and at an angle to the casing axis
JP5718619B2 (ja) * 2010-11-18 2015-05-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非接触電力送電装置、車両および非接触電力給電システム
JP5710313B2 (ja) 2011-02-25 2015-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共鳴コイル、送電装置、受電装置および電力送電システム
CN103890875B (zh) * 2011-05-03 2018-01-19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利用包括平面的发送线圈的、耦合最小化的矩阵来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系统和方法
JP2012248747A (ja) * 2011-05-30 2012-12-13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共鳴型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のシールド装置
KR20130039031A (ko) * 2011-10-11 2013-04-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그리고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장치
EP2775590B1 (en) * 2011-11-04 2018-07-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il unit and contactless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GB2496187A (en) * 2011-11-04 2013-05-08 Bombardier Transp Gmbh Providing a vehicle with electric energy using a receiving device for an alternat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KR101356623B1 (ko) * 2011-11-10 2014-02-03 주식회사 스파콘 전력전송코일 및 무선 전력전송장치
DE102011056807A1 (de) * 2011-12-21 2013-06-27 Thyssenkrupp Electrical Steel Gmbh Magnetfeldabschirmung für elektromagnetische Felder und Fahrzeug mit integrierter Magnetfeldabschirmung
JP6088234B2 (ja) * 2011-12-23 2017-03-0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受電装置、無線給電システム
JP6024106B2 (ja) * 2011-12-27 2016-11-09 株式会社Ihi 移載装置及び移動車両
US9431856B2 (en) 2012-01-09 2016-08-30 Pabellon, Inc. Power transmission
US9306635B2 (en) * 2012-01-26 2016-04-05 Witricity Corporatio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with reduced fields
WO2013111344A1 (ja) 2012-01-27 2013-08-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電力伝送方法
JP5915667B2 (ja) * 2012-01-31 2016-05-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力伝送装置、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電力伝送方法
WO2013114572A1 (ja) 2012-01-31 2013-08-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及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US9156364B2 (en) * 2012-02-14 2015-10-13 Ut-Battelle, Llc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using point of load controlled high frequency power converters
JP5696674B2 (ja) * 2012-02-17 2015-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5865822B2 (ja) * 2012-04-17 2016-0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磁界空間の形成方法
EP2660948A3 (en) 2012-05-04 2015-06-24 DET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 Multiple resonant cells for inductive charging pads
KR101750149B1 (ko) * 2012-05-09 2017-06-22 도요타지도샤가부시키가이샤 차량
KR101697418B1 (ko) * 2012-05-09 2017-01-17 도요타지도샤가부시키가이샤 차량
JP2013243431A (ja) 2012-05-17 2013-12-05 Equos Research Co Ltd アンテナコイル
CN103427495B (zh) 2012-05-20 2017-10-20 捷通国际有限公司 无线电源系统
US20130328387A1 (en) * 2012-06-08 2013-12-12 Sagar Venkateswaran Supercapacitor vehicle and roadway system
DE102012209898A1 (de) * 2012-06-13 2013-12-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zur induktiven drahtlosen Abgabe von Energie
KR101962747B1 (ko) * 2012-08-07 2019-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의 누설 자기장 차폐 장치 및 방법
WO2014038148A1 (ja) 2012-09-06 2014-03-13 パナソニック 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非接触延長プラグ
JP2014090528A (ja) * 2012-10-29 2014-05-15 Hitachi Ltd 移動体用非接触充電装置および移動体用非接触充電方法
US9711970B2 (en) * 2012-11-15 2017-07-18 The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4813561A (zh) 2012-11-29 2015-07-29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感应能量转移线圈结构
JP5983363B2 (ja) * 2012-11-30 2016-08-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非接触給電装置
WO2014119296A1 (ja) * 2013-01-30 2014-08-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JP5967374B2 (ja) * 2013-01-31 2016-08-10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ノイズキャンセル共振器
DE102013004180A1 (de) * 2013-03-12 2014-09-18 Paul Vahle Gmbh & Co. Kg Primärseitige Spulenanordnung zur induktiven Energieübertragung mit Quadrupolen
DE102013004181A1 (de) * 2013-03-12 2014-10-02 Paul Vahle Gmbh & Co. Kg Sekundärseitige Spulenanordnung zur induktiven Energieübertragung mit Quadrupolen
JP6092017B2 (ja) * 2013-06-25 2017-03-0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6142413B2 (ja) 2013-06-28 2017-06-07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アンテナコイルユニット
JP2015053751A (ja) * 2013-09-05 2015-03-19 Tdk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JP6291208B2 (ja) 2013-10-10 2018-03-14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体、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電力伝送方法
JP6325793B2 (ja) * 2013-10-16 2018-05-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6179375B2 (ja) 2013-11-28 2017-08-16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
JP2015106581A (ja) 2013-11-28 2015-06-08 Tdk株式会社 送電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JP6432251B2 (ja) * 2013-11-28 2018-12-05 Tdk株式会社 送電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JP5839020B2 (ja) 2013-11-28 2016-01-06 Tdk株式会社 送電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US10003128B2 (en) 2013-12-26 2018-06-19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Resonant type power transmission antenna device
CN105793152B (zh) * 2014-01-20 2018-07-1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体非接触供电装置以及转矩传感器
US9673658B2 (en) * 2014-03-06 2017-06-0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Non-contact capacitive coupling type power charging apparatus and non-contact capacitive coupling type battery apparatus
JP6236193B2 (ja) 2014-03-26 2017-11-22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と対象物給電装置
US9469207B2 (en) 2014-04-18 2016-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se magnetics and sequence design for dynamic systems
JP2015216828A (ja) 2014-04-24 2015-12-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異物検出装置、無線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20150333560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Bury Sp.Z.O.O. Charging Station for an Electrical Device
JP6299419B2 (ja) * 2014-05-19 2018-03-2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
JP6519773B2 (ja) * 2014-05-22 2019-05-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伝送用パッドおよび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WO2015189998A1 (ja) 2014-06-13 2015-12-17 株式会社 東芝 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ならびに無線電力伝送装置
WO2015189976A1 (ja) 2014-06-13 2015-12-17 株式会社 東芝 インダクタユニット、無線電力伝送装置、及び電動車両
JP6460373B2 (ja) * 2014-07-14 2019-01-30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JP6340968B2 (ja) * 2014-07-14 2018-06-13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JP6841760B2 (ja) * 2014-09-11 2021-03-10 オークランド ユニサービシズ リミテッドAuckland Uniservices Limited 制御された磁束キャンセルを伴う磁束結合構造
WO2016042666A1 (ja) * 2014-09-19 2016-03-24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伝送による可動部多重化伝送システム
US10414279B2 (en) * 2014-12-19 2019-09-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duc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US10141748B2 (en) * 2014-12-19 2018-11-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duc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106160268B (zh) 2015-05-15 2020-11-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异物检测装置、无线送电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传送系统
WO2017017768A1 (ja) * 2015-07-27 2017-02-02 株式会社 東芝 無線電力伝送装置および制御装置
EP3133614B1 (en) 2015-08-18 2019-11-20 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 Public Co., Ltd. Integrated magnetic component
JP6520567B2 (ja) * 2015-08-25 2019-05-2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
CN205141843U (zh) * 2015-10-26 2016-04-0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和电气设备
US10131238B2 (en) * 2015-11-13 2018-11-20 Nio Usa, Inc. Charging transmission line under roadway for moving electric vehicle
US10611251B2 (en) 2015-11-13 2020-04-07 Nio Usa, Inc. Distributed processing network for rechargeable electric vehicle tracking and routing
US10160339B2 (en) 2015-11-13 2018-12-25 Nio Usa, Inc. Smart grid management
WO2017086083A1 (ja) * 2015-11-19 2017-05-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力伝送用アンテナ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20170155285A1 (en) * 2015-11-30 2017-06-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en type resonance coil without dual loops having serial type in-phase direct power feeding method without dual loops
DE102016113839A1 (de) * 2016-07-27 2018-02-01 Stephan Eder Spulenanordnung
JP6600607B2 (ja) * 2016-09-06 2019-10-30 株式会社東芝 インダクタユニット、無線電力伝送装置、電動車両、および充電施設
KR101846715B1 (ko) * 2016-09-26 2018-04-10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US10770922B2 (en) * 2017-03-21 2020-09-08 Group Dekko, Inc. Resonant inductive converter
US11283296B2 (en) 2017-05-26 2022-03-22 Nucurrent, Inc. Crossover inductor coil and assembly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KR102032619B1 (ko) * 2017-11-29 2019-10-15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중 동시 충전을 위한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JP2019122149A (ja) * 2018-01-05 2019-07-22 大井電気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WO2020045661A1 (ja) * 2018-08-30 2021-08-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力伝送装置、送電装置及び受電装置並びに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7225674B2 (ja) * 2018-10-23 2023-0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
US11521792B2 (en) * 2019-09-16 2022-12-06 Utah State University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ith active field cancellation using multiple magnetic flux sinks
EP3839991A1 (en) * 2019-12-20 2021-06-23 Socionext Inc. Inductor arrangements
JP2021197754A (ja) * 2020-06-10 2021-12-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コイルユニット
US11283303B2 (en) 2020-07-24 2022-03-22 Nucurrent, Inc. Area-apportioned wireless power antenna for maximized charging volume
EP4267424A1 (en) * 2020-10-29 2023-11-01 14156048 Canada In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 for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US11695302B2 (en) 2021-02-01 2023-07-04 Nucurrent, Inc. Segmented shielding for wide are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677A (zh) * 1996-08-07 1998-06-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动汽车充电用磁性结合装置
US6252386B1 (en) * 1998-02-12 2001-06-26 Tsubakimoto Chain Co.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carrying equipment using the system
US20080040295A1 (en) * 2006-08-10 2008-02-14 V2 Green, Inc. Power Aggreg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Electric Resources
CN101611536A (zh) * 2007-02-06 2009-12-23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 使用磁能再生开关的交流/直流电力转换装置
CN101621065A (zh) * 2008-07-03 2010-01-06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器件
US20100065352A1 (en) * 2008-09-18 2010-03-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receiving device,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feeding system, and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452A (ja) * 1997-05-15 1999-02-02 Hitachi Ltd リーダまたは/およびライタ装置
JP3672556B2 (ja) * 2003-01-22 2005-07-20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非接触給電装置
EP2078330A2 (en) * 2006-10-25 2009-07-15 Laszlo Farkas High power wireless resonant energy transfer system transfers energy across an airgap
JP4453741B2 (ja) * 2007-10-25 2010-04-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および車両用給電装置
WO2009122355A2 (en) * 2008-04-03 2009-10-08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4557045B2 (ja) * 2008-05-12 2010-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EP2305511A1 (en) * 2008-07-04 2011-04-06 Murata Machinery, Ltd. Traveling vehicle system
US8466654B2 (en) * 2008-07-08 2013-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high power transfer under regulatory constraints
US20100277121A1 (en) * 2008-09-27 2010-11-04 Hall Katherine L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a source and a vehicle
WO2010058477A1 (ja) * 2008-11-21 2010-05-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KR20120056276A (ko) 2009-12-24 2012-06-01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JP5763675B2 (ja) * 2010-01-05 2015-08-12 アクセス ビジネス グループ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電気車両用の誘導充電システム
US20110221387A1 (en) * 2010-03-09 2011-09-15 Robert Louis Steigerwal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an electric or hybrid-electric vehicle
US8400104B2 (en) * 2010-04-06 2013-03-19 L & 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Gangable inductive battery charger
US8310202B2 (en) * 2010-08-17 2012-11-13 Ut-Battelle, Llc Off-resonance frequency operation for power transfer in a loosely coupled air core transform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677A (zh) * 1996-08-07 1998-06-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动汽车充电用磁性结合装置
US6252386B1 (en) * 1998-02-12 2001-06-26 Tsubakimoto Chain Co.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carrying equipment using the system
US20080040295A1 (en) * 2006-08-10 2008-02-14 V2 Green, Inc. Power Aggreg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Electric Resources
CN101611536A (zh) * 2007-02-06 2009-12-23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 使用磁能再生开关的交流/直流电力转换装置
CN101621065A (zh) * 2008-07-03 2010-01-06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器件
US20100065352A1 (en) * 2008-09-18 2010-03-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receiving device,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feeding system, and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7356B2 (en) 2013-07-08 2017-01-03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wer supplier and receiver and mobile device
US9325207B2 (en) 2013-07-08 2016-04-26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wer supplier and receiver and mobile device
CN104584382B (zh) * 2013-07-08 2017-02-2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供电受电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4584382A (zh) * 2013-07-08 2015-04-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供电受电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5579278A (zh) * 2013-09-27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装置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579278B (zh) * 2013-09-27 2019-04-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装置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03258A (zh) * 2014-10-17 2017-08-0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空间分辨的金属探测器
CN107003258B (zh) * 2014-10-17 2019-11-05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空间分辨的金属探测器
CN105551769A (zh) * 2014-10-22 2016-05-04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装置
CN105551769B (zh) * 2014-10-22 2018-11-20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装置
CN106877908A (zh) * 2015-12-11 2017-06-20 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装置
CN106347152A (zh) * 2016-08-31 2017-01-25 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7220446A (zh) * 2017-06-02 2017-09-29 深圳市皇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发射对四接收线圈电动汽车静态无线供电系统的建模方法
CN107749674A (zh) * 2017-10-25 2018-03-02 丁云广 一种集簇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11699019A (zh) * 2018-02-09 2020-09-22 美敦力公司 植入的医疗设备的再充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63615A2 (en) 2013-03-06
JP5139469B2 (ja) 2013-02-06
JP2011234496A (ja) 2011-11-17
WO2011135424A3 (en) 2012-01-05
US8508184B2 (en) 2013-08-13
WO2011135424A2 (en) 2011-11-03
US20130038281A1 (en) 2013-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8087A (zh) 线圈单元、非接触式功率发送装置、非接触式功率接收装置、非接触式供电系统以及交通工具
US9573485B2 (en) Electric machine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having battery pack
CN102712267B (zh) 电力传输系统和用于车辆的电力提供装置
EP2515314B1 (en) Non-contact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2348574B (zh) 电动车辆
CN103038089B (zh) 线圈单元、非接触电力传输设备、非接触电力接收设备、车辆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US9673664B2 (en)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system
JP5867511B2 (ja)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20140125144A1 (en)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power receiving device, vehicle, and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US20140111021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3250325A (zh) 非接触供电设备
US20150061402A1 (en) Power reception devic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2905930A (zh) 电力馈送系统和车辆
Chen et al. Comparison of meander track primary topologies for EV roadway charging
Mude et al. From wired to in-moving charging of the electric vehicles
Jorge et al. Improving magnetic coupling for battery charging through 3D magnetic flux
US10771033B2 (en) Electrical feed line integrated filtering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s
WO2024048061A1 (ja) 地上給電装置及び配線
Mousa Ali et al. Efficie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via 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Using Automated Impedance Matching Circuit
O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102897040A (zh) 电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